踔厉奋发新时代,勇毅前行新征程
——艺术设计学院开展学习二十大集体观影活动第一期
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二十大学习教育成果,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组织开展学习二十大集体观影活动。第一期观看电影《红旗渠》,回顾红旗渠建渠历史,传递中华民族奋斗精神。



今天,由艺术设计学院的三位党员教师
为大家解读
电影《红旗渠》中的“中国精神”。
教职工党支部 李 赫
教职工党支部李赫老师说:这两天我重新观看了《红旗渠》电影纪录片,再次激起了我对英雄先辈的崇高敬意,再次被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深深感动,再次对 “幸福之渠”的丰富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历时10年建造起来的一条人工天河,誉满华夏,播扬五洲,可以和我国历史上任何一条名渠相媲美。周恩来总理曾说:“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应该去参观一下红旗渠。”
红旗渠的建设,从计划的提出到勘察、设计、施工,时任县委书记杨贵同志是最直接的领导者组织者,被誉为是建设红旗渠的旗手。当地群众说:南有都江堰,北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这充分说明了杨贵同志在红旗渠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杨贵同志是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逐步成长起来的干部。正是因为他长期坚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使他能够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林县人民引漳入林,千军万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天当房,地当床,吃野菜,带干粮,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硬是劈开太行山,修建了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清清的渠水,惠及了全县17个乡镇,我县人民从此告别了吃水难的困境。艰苦的岁月,辉煌的历史已经逝去,然而,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机制的社会大潮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依然给我们很多感慨。
观看完电影《红旗渠》以后,我深有感悟,作为一名党员讲师,应该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就像习总书记所讲到的,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价值是自信,是对待大自然的自信,是对待恶劣自然环境的不屈,“人定胜天”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先辈们的伟大思想,是一种敢想、敢干、敢作为的伟大思想,要改变命运,全靠自己的努力,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不仅仅自己去学习红旗渠精神,更应该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红旗渠精神,在就业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有红旗渠精神的敢想、敢干、敢作为,相信自己,努力学习,努力拼搏,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教职工党支部 侯蕾
教职工党支部侯蕾老师说:电影《红旗渠》主要讲述了修建红旗渠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历史年代影片。看完影片后,再次激起了我对英雄先辈的崇高敬意,再次被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深深感动,再次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有时代精神。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这种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是必须继续学习和大力发扬的。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工作中,要发扬红旗渠精神,牢记教育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坚定理想信念,将红色精神、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工作中,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生党支部 郭玉格
学生党支部郭玉格老师说:看了电影《红旗渠》感人之作后,领会了那条“幸福之渠”的丰富内涵,倾听了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尽管红旗渠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革”的迷乱时期,修渠工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但是,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奇迹,建造了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的红旗渠。这种精神既令人感动也值得学习,并以此时时激励、鞭策、鼓舞自己,自力更生、锐意进取,要团结一致,顾全大局,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甚至不惜牺牲局部的和个人的利益,忠实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我们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将发挥“红旗渠精神”,以人为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更好的服务学校和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