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葫芦,大世界——非遗文化艺术工作室简讯(八)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和太阳成tyc7111cc有关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有关政策与规定,8月23日——8月29日,艺术设计学院非遗文化艺术工作室的非遗传承人翟珂老师,通过抖音和钉钉网络平台,为大家带来了非遗线上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非遗工作室开展线上教学活动
课程形式丰富,内容充实。其授课内容主要包括:葫芦基地线上体验、葫芦工厂参观、素葫芦烙画制作以及葫芦图案设计等多个方面。为了让大家对葫芦烙画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翟老师以抖音直播的方式,带领大家来到葫芦基地,在田间地头为同学们讲述葫芦生长的全过程,展示葫芦的种植和采摘。同学们兴趣高昂,和翟老师一起交流、沟通,纷纷表示平时总是在工作室烙葫芦,却不知葫芦的生长过程这么漫长,一个小小的葫芦,背后是农民伯伯的辛勤付出。

翟珂老师以直播的方式讲述葫芦的加工过程
在第一周的授课过程中,翟老师将烙画主题分为花、鸟、鱼、虫、山水五大模块。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的学习烙画笔法,翟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在讲解山水烙画方法的绘制技巧时,一边运用烙笔构图,一边强调山水的绘制方法、线条的走向、轻重远近虚实关系、以及与花鸟虫鱼烙画画法的区别等等。

翟老师讲解山水上色技法

胡杏同学跟随老师绘制的山水图
在讲解生肖“鼠”的时候,着重给大家讲解了小老鼠毛发上色手法这一重点,即运用上色的宽头烙笔,沿外轮廓线和肢体骨骼节点轻轻排线。要体现出小老鼠毛茸茸、软和和的动物特点。


葫芦烙画“老鼠的画法”的线上教学理论讲解
在讲解生肖“牛”的画法时,翟老师说:“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任劳任怨、勤劳勇敢的象征,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要有‘三牛精神’
艰苦奋斗、积极奋斗、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翟老师给大家示范了上色的技巧,用棉签蘸铅笔涂抹上色,来展现牛的肌肉力量、立体感和动感。


葫芦烙画“牛的画法”的线上教学实践讲解
由于疫情的影响,同学们无法返校,但大家依旧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在网络的另一端坚持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在钉钉群中与老师就课程内容进行互动,认真绘制烙画设计图,分享作品,并与同学和老师就自己的作品展开讨论和交流。

同学们展示课堂作业 翟老师点评作业与学生线上互动

同学们的烙画设计稿
本次线上教学活动切实贯彻了“停课不停学”的方针政策,为在家的同学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非遗网上第二课堂将常态化定期按时举行,欢迎同学们积极参与,和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传承非遗精神,感受艺术之美。
艺术设计学院
2021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