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粮食博物馆馆藏系列 ‖ 汉代陶仓
发布者:tuanwei 时间:2023-03-29 18:01:01 浏览: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和战略物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创建的“中原粮食博物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文化人”,大力弘扬丰厚的中原粮食文化和悠久的中原农耕文化,坚定中国主食文化自信,讲好中国粮食故事。
“中原粮食博物馆”也是学校粮食工程专业实训教学基地;还是中国粮食文化、中国主食文化的研究平台;同时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原粮食博物馆”的标志,采用中国印的形式,印面上“中原粮食”四字为阳刻篆体,“博物馆”三字为阴刻篆体,印色为中国红,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中原粮食博物馆”将通过学校公众号陆续推出馆藏系列,与大家分享。

现存于“中原粮食博物馆”的汉代陶仓冥器
粮仓是储藏粮食的专用建筑物,用于存放多余、周转和备用的粮食。《释名》曰:“仓,藏也,藏谷物也”。《汉书•食货志》曰:“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历代统治集团都非常重视粮食储备,“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汉书•食货志》)。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鼎盛时期,政治、军事、经济等空前发达。西汉统治者为了备战备荒,在全国各地兴建了很多粮仓,包括官仓和私仓(这里指统治者的私仓,不包括民间的私仓)。
汉代的官仓有两大类,一类是中央管辖的太仓、甘泉仓、华仓、敖仓等,为全国服务,是全国赋税的集中地。另一类是地方管辖的郡仓、县仓等。特殊用途的官仓有三种,一种是籍田仓,文帝时建立,是皇帝为了祭天地宗庙而设立的仓;一种是常平仓,宣帝始创,用于平抑粮价。“谷贱时增贾而籴,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还有一种就是军队粮仓,专储军粮。
汉代统治者为强化中央集权,独尊儒家,推崇大一统和仁义思想,强调君臣父子伦理。由此,“事死如生”的厚葬之风开始流行,即用大量现实中的生活用品和模型作为冥器进行陪葬。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粮仓模型自然大量出现在汉代墓葬中。从目前出土的汉代陶仓冥器看,其数量之多、形制之众,为历代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