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进行时 ‖ 是孤勇者?还是孤“泳”者?
发布者:tuanwei 时间:2022-08-09 21:21:51 浏览:
“怕你孤身去游泳、
怕你相约伙伴走、
怕你进深水暗沟,
去吗?游吗?
这危险的水域
悔吗?悔啊!”
夏日炎炎
酷暑难挡
大家都忙着寻找
适合自己的“清凉”方式
水上活动
自然成为了大家的首选
暑假期间
不少同学前去游泳解暑
甚至有部分同学觉得自己“水性好”
前往危险水域游泳
殊不知水域情况变化
忽视了“野泳”极易造成溺水的风险
存在极大的危险
学习以下预防溺水知识
不做夏日“孤泳者”

(一)
下水之前要做好热身运动。
因为气温跟水温差的关系,如果没做好热身运动,直接跳进水里,人体毛孔一下遇冷收缩, 有可能会导致抽筋甚至会有溺水的危险。
(二)
不要吃太饱去游泳。
饭后游泳会影响消化功能,有可能会产生胃痉挛,而且吃饱之后游泳,还有可能出现呕吐,腹痛现象。
(三)
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
比如说患有中耳炎、心脏病或者高血压这类病状的人就不适合游泳。即使是身患感冒这种小病的人也不适合游泳,因为身体机能差,如果去游泳有可能使病情加重。
(四)
不独自一人外出游泳,
也不要到不知水情或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
(一)泳池边不可奔跑或追逐,以免滑倒受伤。
(二)泳池边不可任意推人下水,以免撞到他人或撞到池边受伤。
(三)泳池边严禁跳水,常因水浅,造成颈椎受伤而终生瘫痪。
(四)戏水时,不可将他人压入水中不放,以免因呛水而窒息。
(五)潜水时,应依自身能力为限,以免发生意外。
(六)水中活动时,已感有寒意或将有抽筋现象时,应立即登岸休息。
(七)游泳前进时,应张开眼睛,跟前者应保持安全距离,以免被踢到而受伤。
(八)若在水中发现自己体力不足,无法游回池边时,应立即举手求救,或大声喊叫救命等待救援。
(一)禁止师生到已标有“禁游区”水域及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河、湖、海等自然水域游泳,禁止师生员工擅自到学校东门口海域、阳光咀附近银沙滩海域、校内各人工湖或其它水域游泳、玩耍。
(二)即使到正规景点或场所参加游泳等活动,也要先观察周围情况和天气情况,如遇阴雨天切勿下水以免造成雷击事件及其他意外的发生,游泳要做好安全措施和在有救生员保护的情况下进行,避免发生意外。
把头间断性露出水面,进行换气。
(一)不慎落入水中,千万不要惊慌,要采取正确的措施自救,以便争取获救的机会,发现周围有人时
立即呼救
。
(二)
如果
不习水性,应迅速把头向后仰,口向上,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三)
如果会游泳
,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如果是手抽筋(一般都是手指),马上手握成拳,反复抓握。在抽筋缓解或消除后,最好不要选择继续游泳,而是直接上岸,做按摩和热敷。
(四)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因为它会产生一定的浮力,对你有很大帮助。
(五)如果有人跳水相救,千万不可死死抱住救助者不放,而应尽量放松,配合救助者把你带到岸边。救人者应绕到溺水者的背后或潜入水下,从其左腋下绕过胸部,然后握其右手,以仰游姿势将其拖向岸边,也可以在其背后拉腋窝拖带上岸。
(一)
伸,就是用竹竿、树枝、拖把、钢管等身边能找得到的任何竖长状物品,越长越好,越结实越好。这是保证施救者自身安全,也是一种营救落水者最快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二)
抛
,主要指救生圈、泳圈等救生器材,或者容积较大的饮料瓶、塑料桶等,越多越好,最好捆绑在一起,用足够长的绳子抛到落水者身边,最好能在顶端系上砖头、石块等重物,保证能“精准投递”,同样也要求越长越好。
(三)
划,指借助船艇靠近落水者,在“伸”和“抛”的基础上进行救援。
(四)
游,是最直接介入的一种施救的手段,却也是最危险的一种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前发布的数据显示,采用这一施救手段的有60%的“双溺”可能,也就是施救者、落水者双双溺亡,须谨慎采用。
不评估脉搏
清醒,有呼吸:
呼叫120,陪伴,保暖,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
呼叫无反应,但仍有呼吸:
呼叫120,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防止误吸,等待120。
无反应,无呼吸:
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并按照A-B-C的顺序,即: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胸外按压(C)进行心肺复苏。
(一)双手重叠手指翘起,掌根接触溺水者胸骨下段,手臂保持垂直于溺水者胸壁用力按压。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时,应有一明显的停顿;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部按压部位,但应尽量放松,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按压15次,做1次人工呼吸。检查时间一般不超过10秒,否则会干扰其复苏成功。切记不可反复检查以免耽误时间。
(二)如果附近有AED,立即介入AED除颤。并持续心肺复苏,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天气炎热,高温持续
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
生命脆弱,善水无情
无论是游泳还是其他水上娱乐活动
大家一定要牢记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