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概况
专业名称: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专业代码:460704
国际招生代码:13936 在豫招生代码:6289
河南省1+X证书试点专业;
2021年度圆满完成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工作,被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评为优秀合作单位;
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初期阶段,充分考虑并结合学校实际办学情况,积极布局专业设置,并在2021年获批河南省首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开始招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为目标。
培养能够主动适应互联网+汽车智能产业的迅猛发展趋势,能够面向智能汽车制造、汽车智能系统装调、车联网产品应用等相关领域,具有扎实的汽车智能控制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汽车设备,对智能汽车进行组装、测试、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够从事智能汽车产品辅助研发、智能传感器检测与调试、汽车智能系统性能测试、售后技术服务与管理等岗位工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培养技能型、科研辅助型及管理型等优秀人才。
三、师资力量
现有高水平专业化师资队伍51人,80%以上具有双高职称或双师素质,结构合理,人员层次丰富。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9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0人,“双师素质”教师14人,技师以上12人,企业行业特聘专家技师20余名。同时,我院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专业化“双导师”师资团队。
学院先后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20余项,获得各类专利30余项,出版各类著作30余部,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得国家省级等各级各类荣誉30余项。
四、课程设置及职业技能证书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是新型的交叉学科专业,该专业不仅能要学习传统汽车的基本构造及原理,还需要学习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专业的知识,所以在课程设置上经过严谨科学的研讨,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课程设置主要有三个层面: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基础课程主要是为了打牢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智能网联汽车认知等;核心课程为重中之重,主要包括传感器调试测试、线控底盘技术、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整车测试与调试等;拓展课程主要为开拓学生认知和能力,主要包括汽车智能改装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等。
五、专业实训条件
学校建设有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室,总投资500余万元。实验设备主要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岗位职业技能要求进行配置,主要有智能网联整车教学系统、智能座舱系统装配调试台架、底盘线控系统装配调试台架、智能网联实训车、车道偏离-前碰撞预警实验台、盲区监测试验台、全景泊车实验台等实训等设备,可以提高学生对智能网联汽车的装调、标定、故障检测能力。
采用“知识学习+虚拟训练+实操训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扎实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尽可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就业方向
在全球互联的时代大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是当下的一大热门,其人才需求缺口巨大,就业前景较好,目前主要的就业岗位及要求有:
序号 |
岗位名称 |
岗位要求 |
1 |
智能网联关键零部件组装与调试 |
1.能正确使用外置设备和电源完成传感器整车调试; 2.能按照测试方案搭建相关测试场景,正确完成各部件测试,并编写测试报告; 3.能按照工艺文件正确完成传感器生产标定; 4.能按照工艺文件正确完成传感器整车标定; 5.能正确完成传感器坐标系与车身坐标系的数据转换; 6.进行汽车的检测、加装智能电子产品; 7.传感器检测调试; 8.能够进行数据采集和简单数据分析; |
2 |
智能网联整车制造 |
1.能编制传感器生产装配工艺文件; 2.能识读电路图和装配图,正确选择元器件和识别安装位置,正确理解整车装配要求; 3.能识读电路图和装配图,正确选择元器件和识别安装位置,正确理解各线控系统的装配要求; 4.能编制各线控系统整车装配工艺文件; 5.智能汽车产品辅助研发; 6.汽车智能系统及车载系统相关App进行功能测试。 |
3 |
智能网联汽车修理与维护 |
1.负责一站式车辆运行监控系统的运营; 2.负责智能网联的智能化产品的维修、测试; 3.负责解答使用者提出的各种技术问题; 4.使用仪器对汽车进行智能网联的维护、修理和调试。 |
4 |
智能网联汽车落地部署 |
1.熟悉自动驾驶原理(定位、感知、规划、预测、控制等); 2.熟悉Linux操作系统; 3.了解相关硬件和电气维修知识; 4.能够根据无人车落地部署流程,迅速完成无人车的落地部署相关工作 5.能够辅助定位和排查自动驾驶系统及车联网问题。 |
5 |
自动驾驶测试工程师 |
1.了解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辅助驾驶(ADAS)等相关技术; 2.了解车载传感器属性、性能,了解车辆虚拟仿真测试技术; 3.自动驾驶系统和ADAS系统的实车测试; 4.负责自动驾驶和ADAS系统测试数据分析和测试报告撰写; 5.上线测试的实时、使用培训和使用操作的提供; 6.进行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整车及零部件测试。 |
七、校企合作
本专业依托区域汽车产业优势,与宇通客车等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确定了“专业共建,教材共编,课程共担,师资共训,基地共享”的战略合作方针。
八、专业名师

张梅红,女, 汉族,1978年01月出生,山东东明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副教授,汽车维修高级技师,郑州市优秀教师,“一带一路”电力丝路学院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汽车工程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教研室主任,自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7篇,主参编并公开出版教材4部,参与完成河南省科技厅鉴定项目1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主持完成河南省社科联项目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

杨慧荣,女,新能源汽车教研室教师,讲师,汽车维修高级技师,商用车销售服务中级培训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级培训师。自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专注于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电控技术等方向,曾讲授《混合动力汽车》、《汽车车身修复技术》、《汽车电控发动机》、《汽车底盘电控》、《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自动变速器》、《汽车专业英语》等课程,曾指导学生参加省赛汽车维修专业并获得二等奖荣誉,曾连续两年参加省级新能源汽车大赛教师组,分别荣获赛项三等奖。曾经多次带领学生在企业学习,并荣获企业“倾情奉献”表彰。

赵金宝,男, 汉族,1986年03月出生,河南许昌人, 2016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为汽车工程学院教师,2016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长城汽车及宇通客车从事BMS、整车控制策略及燃料电池控制相关工作,实践开发经验丰富,2020年进入学校工作,在实际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其在实际工作当中积累的经验,以企业实际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入校以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参编及在编教材3部,主持及参与完成校级课题2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