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聘应届文科生起薪降一成 专家称技术人才紧缺
作者:网站管理员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09-4-16 11:42:04
近日,智联招聘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对300多家企业进行了危机下人力资源相关管理调查,并在4月10日举行的第三届羊城人力资源战略高峰论坛向与会企业公开。结果显示,绩效一般的企业通过裁员实现人工成本控制的比例接近三成,而高绩效企业则不足一成。据统计,新聘应届生的起薪依然低于往年,其中应届本科(文科)与本科(理工科)的起薪分别为1793元/月和1945元/月。
“裁员并非长远之计”
据悉,早在2006年经济增长期,华南理工大学就做过同样的调查。此次调查显示,金融危机下,企业对人工成本的控制与2006年相比有所下降。与高绩效企业相比,绩效一般的企业更多在乎短期利益,用最直接的办法来控制人工成本。根据数据统计,一般企业通过降低奖金、裁员、冻结招聘计划来实现控制成本,其比例分别约为25%、27%及30%;而高绩效企业比例分别约为4%、7%及8%,均不足一成。调查结果表明,高绩效的企业更多使用组织架构与流程优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减少晋升等措施来实现成本控制,且培训成本占工资的比例仍高于绩效一般的企业。数据统计,高绩效企业培训成本占工资的比例为130%左右,而一般企业仅仅为10%。由此可见,高绩效企业要压缩成本提高员工技能,往往会采取内部培训的方式,与此同时员工也可以借机充电。
对于一些企业采用裁员来降低人工成本,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刘善仕认为“并非长远之计”。从短期来看,裁员对人工成本的控制是有效的,“因为表面上看财务状况有所上升”,但长期而言,会影响员工的士气,特别是让留在公司的员工感到忐忑不安,忧心忡忡。不裁员、不降薪,企业如何控制人工成本?刘善仕现场支招:考虑采用变动薪酬,根据业绩与贡献计算薪酬;另外还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替代裁员的做法,比如说限制性雇佣、缩短工作时间、暂时解聘、提前退休、转岗分流等;最后,改变招聘模式,“以前企业招聘主要是看工作需要就招,现在应该考虑岗位合并,战略性招聘,招一些优秀的高层人员”。
企业高端人才流失率不足一成
据介绍,此次调查中,年度员工流失率与2006年的数据相比有所下降。“这并不能说明员工满足现状,不想跳槽”,刘善仕特别强调,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职场人不敢轻举妄动,选择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数据显示,普通员工流失率为18%,占据首位;销售和市场人员、主管、部门经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分别以13%、12%、11%及7%的流失率占第二、三、四、五位,而总监以上职位的流失率并不多,比例为2.2%。由此可见,高端人才在企业中依然很“吃香”。
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刘浩介绍,今年企业的招聘情况有所回暖。据悉,去年持观望态度或是实施冻结招聘计划的一些智联招聘的大客户,今年开春已经明确了招聘计划。
新聘应届文科生起薪1793元/月
金融危机下,企业招聘已有回暖迹象,然而新聘应届生的起薪却依然低于往年。据悉,往年专科大概是1600元/月,本科超过了2000元/月,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新聘应届本科(文科)与本科(理工科)的起薪分别为1793元/月、1945元/月;专科为1493元/月、硕士2807元/月。对于近期“应届毕业生签约成功率不到一成”、“求职遇寒冬”等大学生应聘的负面消息,刘善仕与智联招聘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张勇均认为,教育制度与学生就业之间缺少联系。“现在就业并没有这么悲观”,刘善仕告诉记者,以华工为例,应届毕业生签约率已近五成,工科类能力较好的学生,甚至拿到五六个工作机会。刘善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求职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低端劳动力市场用工过剩及专业不对口的问题,“现在是本科生过剩,技术人才紧缺”。对此,张勇也表示,教育制度与就业的衔接有待调整。他表示,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并不是为企业“量身定做”的群体,学生在求学期间的实习并不系统,没有能让企业对其进行评估的经验。
应届毕业生求职难的话题从金融危机开始一直从未间断,应届生就真的没有求职优势了吗?刘善仕对此给予了否定的答案,“应届生是一张白纸,对企业来说有很好的可塑性”。据介绍,许多成功企业越来越注重内部培训,对新进员工要求从基层做起,逐渐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