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人参加2010年国考 北京大学生是主力军
作者:网站管理员 来源:千龙网 时间:2009-12-4 11:27:57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 招录1.5万人,却有百万人参加考试,公务员岗位真正成了接近百里挑一的金饭碗,考录比例达到了69:1。
法晚记者根据媒体公开报道进行统计发现,在日前进行的中央机关以及直属机构2010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以下简称国考)中,广东、北京、山东三省市参考人数都达到了10万人以上,是抢夺金饭碗俱乐部中的第一阵营。
江苏、上海、浙江等经济较发达的省市参考人数在5万-7万人中间,是国考百万大军的中坚力量,西部省区市参考人数较少,其中西藏以1400余人位居最后。
专家指出,报考公务员人数激增是在就业压力增大、公务员地位和待遇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现象。
阵营分析·人数
七省市考生占大半
法晚记者发现,从参加国考的人数上来看,各考区可分为10万及以上考生俱乐部、5万以上考生俱乐部和5万以下考生俱乐部(“低热”俱乐部)三个阵营。
位于第一阵营的广东、北京、山东三个省市,就有33.2万人参加国考,如果再加上位于第二阵营的江苏、浙江、上海、河南四省市,总参考人数达56万余人,占了近六成,名副其实地构成了国考大军的中坚力量。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问题学专家胡星斗表示,公务员需要较高的文化素质。在一些城市化程度低的偏远地区,城市户籍人口较少,农业人口偏高,报考公务员的人数相应较少。
阵营分析·比例
参考比例三大直辖市全国领先
如果从参考人数和所在地省区市的常住人口相比,以千人计算,北京每千人中有6.7人参加了这次国考,是参考率最高的,上海、天津的参考率分列二、三位,每千人中达到2人以上。
与参考人数相对应的,是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如广东、浙江和山东,参考率也很高,在1‰以上。
海南、黑龙江等省份的参考率较低,而这两个省的参考人数相对而言也比较少。
胡星斗指出,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辖市参考率较高,与当地大学较多、需要就业的应届大学生相应较多有关。而且,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会更大。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参考率高,也是人口素质的一个体现。
阵营分析·“状元”
广东:企业就业难导致国考热
连续20年GDP排行老大的广东省,在国考上也不甘示弱。全国一百多万考生中,广东占了一成多,共11.8万人,创造了历年来国考之最,荣膺“官迷”之王,该省在广州、东莞、佛山三地设置了考场。
素有“重商轻仕”之称的广东省,是什么原因让它成为考试人数最多的“状元”?
公务员考试咨询辅导专家、华图教育教研中心研究院研究员于洪泽分析说,造成广东考场“火爆”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广东省一些本地企业的发展遇到困难,高层次的就业岗位比往年减少,因此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一些白领转报公务员,开辟自己发展的“黄金渠道”。
于洪泽说,在人们印象中,广东素有“重商轻仕”的传统,现在这种文化的影响在减弱。当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更为均衡时,当地人经商致富的观念正在逐渐减弱,渴望安稳生活的氛围渐浓。
此外,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对外地人才、特别对云南、广西以及贵州等省份的人才有很大吸引力,由于国考实行就地考试,因此一些外地人才的参考增加了当地“官迷”的人数。
阵营分析·“榜眼”
北京:每千人有6.7人应考
北京是历年来中央机关录用考试的“报考大户”,今年以11.4万的考试人数成为全国“榜眼”,每千名常住人口中就有6.7人参加考试,是全国参考率最高的。
于洪泽分析说,北京报考人数多、比例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北京高校众多,2010年毕业生数量达到21.9万人,就业压力比其他地区更为显著。因此,许多大学应届毕业生都把公务员作为职业的第一选择,造成参加公务员考试人数激增的情况。
第二,北京从政氛围浓,这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特点。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北京的政治氛围较浓,社会群体较其他地区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政府事务。
许多人从大学时代就怀有从政梦想,部分高校的学生社团甚至常年举办公务员素质大赛,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公务员素质。
此外,北京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作为户籍管理最严格的城市,一些知识分子渴望通过获得公务员的身份,来解决北京的户籍问题。
阵营分析·“探花”
山东:参加国考为省考“热身”
山东省今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数跻身三甲,与2009年山东省考的“公考(公务员考试)热”迅猛升温有一定关系。
于洪泽分析说,造成山东省报考“国考”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有着坚实的“公考”基础。许多人通过参加“国考”,为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简称省考)做“热身”。
作为省考的“报考大户”,2009年山东省考的报考人数更是达到55万,创出近年各省报考人数之最。因此,面对即将到来的省考,许多人会选择中央机关考试作为提前“热身”。
其次,山东历年来对教育较高的投入度,也是吸引众多人员参加公务员考试的重要原因。山东不仅是人口大省,而且是教育大省,历年来参加高考的人数较多。
当地居民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较深,整体学习氛围浓厚,因此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数自然很多,符合社会氛围。
阵营分析·5万俱乐部
第二阵营富裕地区江浙沪唱主角
在全国各地,有一部分公务员考试也很“火爆”的“中坚省份”,这些地区报考“国考”的考生人数在5万-10万之间,包括江苏、浙江、上海、河南。同时,这些“中坚省份”也多为经济较发达的“热点”地区。
于洪泽指出,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较好,流入人口多,人口文化素质普遍较高,众多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人员纷纷通过报考公务员,来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和安稳生活。
从报考人数看,河南人口虽然比山东多,但是参加国考的人数却没有山东多,主要原因是河南属于劳动人口流出较多的省份,许多在外地工作的河南人会选择在工作地参加考试。相比之下,山东地区经济形势较好,人口流动不大。
阵营分析·“低热”俱乐部
“低热”省份也存在东高西低现象
与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相比,其他省份的国考热度相对不足,包括四川、贵州、宁夏等在内的其他20余个省区市只有不到50万人参考。
在这个由20余个省份组成的第三阵营中,也呈现出东部、中部人数比西部多、发达地区比欠发达地区多的现象。
华东地区的江西、福建、安徽虽然被划到这个阵营中,但这三个省的参考人数也明显比其他中西部省份多。
据法晚记者统计,31个省份中,还有3个省份的考生少于1万人,分别是宁夏、海南和西藏。
对于国考为什么在那些地区出现“低热”,于洪泽表示,这除了与当地人口数量少有关外,也与信息化程度不高、当地人对招录情况缺乏了解有关。(记者 李莎 陶韵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