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对毕业生就业率作假实行“一票否决制”
发布时间: 2011-04-15 来源:沈阳晚报 发布人:[ ]
文章摘要:
学生没有签成就业协议,毕业证不给?这样的情况在辽宁坚决禁止。4月12日,辽宁省公布了“关于做好2011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今年全省将举办7000场招聘会,与此同时,将对毕业生实行就业动态监测,严禁学校将学生就业协议或证明与毕业证、学位证的发放挂钩。
今年全年举办7000场招聘会
2011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26.3万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今年,省教育厅将组织省内高校举办不少于7000场不同形式、丰富多彩的校园招聘活动。
同时,针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继续实施“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程”,通过建立台账、就业援助及兜底安置,开展“一对一”服务,通过发放求职或生活补贴、重点组织培训、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优先推荐岗位等措施,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尽快实现就业,确保2011届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年内全部实现就业。
严禁就业协议与毕业证发放挂钩
今年将对毕业生实行就业动态监测,通过建立实名制就业登记数据库,实行实名制就业动态管理。
按照要求,各高校在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实行就业状况月报告制度;2011年5月9日至8月底实行就业进展状况周报制。各市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调查本市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状况,2011年9月至12月,每月月底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就业工作进展情况,12月底报送实名制就业登记数据库。严禁弄虚作假,严禁将就业协议或证明与毕业证、学位证发放挂钩;严格执行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核查和举报制度,对毕业生就业率作假实行“一票否决制”。
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课成为必修课
今年,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设立相应学分,课程安排学时不少于38学时。其中职业发展教育不少于26学时,创新创业教育不少于8学时,就业指导不少于4学时。各高校要在一年级开展职业发展教育,使大学生尽早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和生涯管理能力。
另外,要求高校借助职业发展测评等工具,帮助毕业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建立就业咨询室,结合学生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政策、求职技巧、职业规划等帮助,形成以就业指导课程为基础,以个性化职业咨询和辅导为辅助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此外,辽宁省要求,各市创业资金每年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数不少于30个,沈阳、大连不少于50个;各市每年获得贷款的高校毕业生不少于50人,沈阳、大连不少于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