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大学生辞职当农民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作者:网站管理员 来源:温州网-温州商报 时间:2008-5-23 8:15:31
大学毕业,找份稳定的工作,这是许多年轻人的普遍想法。但永嘉三个“80后”的小伙子却放弃了不错的工作,在楠溪江畔扛起了锄头,种起了南瓜。
辞工当农民,被骂不务正业
今年26岁的刘吉利大学念的是新闻专业,毕业后考入永嘉县消防大队,负责新闻报道工作。一个月下来,光稿费就有3000多元。
本来这是一份挺不错的工作,但在听了一次“年轻人如何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讲座后,刘吉利的脑子里闪过了一个念头:自己创业!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刘吉利开始在报纸和网络上搜集适合创业的项目。今年年初,他在报上看到一篇报道,说有一种可以在上面刻字、刻图案做装饰品的迷你南瓜,很受年轻人喜欢。河北有个农民,靠种植这种南瓜4年间赚到了300多万元。
这些信息极大地激发了刘吉利的创业激情,并促使他做出一个让许多人很不理解的决定:辞掉工作当农民。
刘吉利说,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时,父亲说他不务正业,还把他臭骂了一顿。许多好友对他的想法也不赞同,除了郑森林、陈海仙等几位高中同学。
郑森林大学毕业后在温州的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陈海仙则跟随父母在天津做电器、阀门生意,收入也颇丰。
“上高中的时候,我就发现刘吉利很有想法,办事能力很强。因此,当刘吉利把创业方案给我和陈海仙看了之后,我们便毫不犹豫地选择跟他一起创业。”郑森林说。
今年三月份,他们租下岩头镇周宅村的3亩种植地,准备试种一季,并把果园命名为吉利果园。
实行8小时工作制
“早上7:00起床(暴雨天气除外),7:50下地干活,中午11:30做饭,下午1:00下地干活,下午5:30歇工回家……”在刘吉利卧室的床头,贴着这样一张作息时间表。刘吉利说:“我们是新型的农民,也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目前,三个人租住在村里一个老房子,条件十分简陋,房间里最值钱的是两台台式电脑。刘吉利告诉记者,他们经常上网搜索南瓜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各类知识。同时,他还专门在网上开了博客,将果园的每一步进展都记录下来。
在刘吉利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吉利果园”。经过几个月的培育,果园里的南瓜苗已经结出乒乓球大小的果实。刘吉利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这是史上最大最重的巨型南瓜、最小最美的迷你南瓜、最长最细的超长丝瓜等。
一旁的陈海仙接过话茬说:“以前没下过地,等到自己拿起锄头,才知道当农民有多辛苦。但辛苦归辛苦,当看到第一棵瓜苗破土而出的时候,大家都兴奋得睡不着觉。”
梦想拥有一个大果园
除了忙活地里的事情,三个人已经开始筹划起下一步的果园规划。他们向永嘉团县委提交了果园发展计划书,并申请5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基金贷款。到时候,吉利果园的种植面积将扩大到50亩以上,并在果园里划分出家庭体验区、观赏区、休闲区等区块,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对于他们的这个想法,市农业局产业信息处的曾文进处长很是赞赏。他说:“这几年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很快,市政府也出台各种政策给予扶持。目前,全市已经有200多个特色农业基地。年轻人投身农业开发,不仅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而且可以凭自己的知识和干劲,做一些传统农民所做不到事情,更好地拓展农业的功能。”
除了果园的梦想,他们心中还有一个奥运梦想。刘吉利说,试种的南瓜将在七八月份成熟,恰逢北京奥运会举行,他们想制作一套奥运福娃南瓜,作为礼物送给北京奥组委。记者 徐再杰 见习记者 镓楠